继工业富联快速过会之后,“工业互联网”一词再次刷爆了无数人的朋友圈:在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的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,***副部长陈肇雄透露,根据相关测算,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,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。
工业互联网的强大能量
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,工业互联网不仅能为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升级提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支撑,而且催生了网络化协同、个性化定制、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,有力促进了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。当前,我国已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,工业互联网应用正由家电、服装、机械等向飞机、石化、钢铁、橡胶、工业物流等更广泛领域普及。
伴随着5G网络技术的逐步推进,预计2035年,5G营收的80%来自工业互联网的贡献。
工业互联网是深化“互联网+***制造业”的重要基石,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力。***发展工业互联网,从根本上是为了服务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,构建制造强国现代工业体系,因此在相关政策上也持续加码:
2017年11月,***,发布《关于深化“互联网+***制造业”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》;
2018年2月,***开展工业互联网“323”行动;
2018年5月,***印发了《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(2018—2020年)》,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、特定场景的工业App;
2018年6月,***印发《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(2018—2020)》和《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》;
2018年6月,***信管局发布了《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》,入选该名单的项目将获得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。
此外,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已呈现出“双轮驱动”格局,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两股核心力量。据统计,由ICT企业主导建设的平台数量为45个,占比为60%;由制造企业主导建设的平台数量为30个,占比为40%。海尔、航天科工、徐工、三一重工、***等龙头制造企业基于较强的工业知识和模型沉淀能力,阿里巴巴、东方国信、浪潮、用友、华为、紫光等大型ICT企业基于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使能技术,纷纷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。
“外热内冷”的市场反响
然而,一个行业的勃兴,除了***的大力推动,市场需求才是工业互联网长远持续发展的***终驱动力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尽管积极性很强,但除了作为示范试点的大型企业,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在学习和观望中,对于工业互联网,整体上没有进入决策和购买阶段。而这些企业才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的主力军。
中小企业为工业互联网买单的意愿不强,***明显的表现就是,很多企业对于如何运用工业互联网产生商业价值,没有清晰的概念,也就没法对数字化应用达成共识。
有人归纳了中小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困惑:
无法精准评估投入产出效益
工业互联网“架子太大”,不知道该如何下手
预算有限,解决眼前问题比长远问题更切实际
个人知识结构有限,不熟悉工业互联网技术、产品和提供商
不放心把核心生产数据放到“云平台”上,特别是同行做的云平台
一位来自中型企业的员工称,虽然***鼓励学习,但也要求要从实际中看到效益,在没有看到可量化的效益或者利润时,还是保守实践。即便有龙头公司公布的示范基地获得效益,但自己所在的企业也负担不起龙头公司所投入的成本。
某制造业人士认为,今年经济环境并不乐观,企业首先是要活下来,只有活得更好的时候,现金流充裕了,才会考虑是否要投入到转型升级中。
数据显示,2017年仅有4%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成为“数字***者”,即成功地将数字化投入转化为了出色的经营绩效,而大部分(58%)的企业在数字化投入和经营业绩方面都表现欠佳,看来工业互联网想要真正“深入人心”,还需要时间。